作诗者言 ... 胡中行

来源 : 个人图书馆-金钱河南山牧童 时间:2023-08-21 18:09:08

X 关闭


(资料图片)

.

夜光杯2023.8.21

当今作旧体诗词者多多,据说全国有三百多万。作为其中的一员,我与同道的朋友们说说自己的心得,故曰“作诗者言”。 窃以为,如何用旧体诗词来表现新生活,应该成为当下诗词创作的首要课题。我多次说过,如果你的作品放在古代名家的集子里分辨不出,那绝不是一件好事情,说明你只是拾了古人的牙慧;但是反过来,如果你的作品里充斥着“电视机”、“伊妹儿”之类新名词的话,那也绝不会是成功之作。这里显然存在一个如何消化、融合、出新的问题。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,有许许多多的同道在进行着可贵的探索。影响较大的便是所谓的“老干体”。它的出现自有其深刻的社会与历史原因,总体来看,它的优点是“主旋律”、“正能量”,缺点是“老套路”、“口号化”。比如: 诚然,旧体诗词的格律十分重要,因为它是判定作品真伪的唯一标准,邓拓先生就曾经把不按格律写的《满江红》讥讽为“满江黑”。但是解决了真伪问题的诗词,并不一定就是好作品。 需要注意的是,在诗词当中,各种体裁自有其各自的韵味,是绝对不能“串味”的。举一个典型的例子,原因就在于上述两句所具备的是词的韵味而不是诗的韵味。再比如寇准曾把韦应物的七绝:“独怜幽草涧边生,上有黄鹂深树鸣。春潮带雨晚来急,野渡无人舟自横。”改成一首五言绝句:“幽草涧边生,黄鹂深树鸣。春潮晚来急,无人舟自横。”结果被讥讽为“点金成铁”,问题也是出在韵味上。因为韦诗中的“独怜”、“上有”、“带雨”、“野渡”,看似可有可无,其实关涉韵味气脉,绝非多余累赘。 除了体裁上的不同韵味之外,我们还要细细品味诗人个人的独特风韵。比如,从中,可以体会到李白的自然流动;从中,可以领略到杜甫的精练整饬;从中,又可以感受到李贺的光怪陆离。等等等等,不一而足。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,意境也好,韵味也罢,都是通过词汇体现出来的。因此,哪些词汇能用,哪些不能用,哪些需要经过改造才能用。都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研究、去实践。总有一天,我们能够搞出一部新的“诗韵合璧”来。

.

X 关闭

  • 热门推荐

备案号:豫ICP备20005723号-6

邮箱:29 59 11 57 8@qq.com

版权所有 热讯休闲网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