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 关闭
“阮医师,我们儿子暑假一个月就长高了2厘米!我们想再开点中药。”上周,9岁男孩小磊(化名)和妈妈一起走进阮仙利主任医师的门诊,妈妈开心地分享着孩子在这短短一个月内的变化:儿子不仅个子长高了,连胃口和睡眠都比以前好多了!
小磊上小学2年级,和同龄孩子相比明显瘦小许多,身高只有131厘米,比正常身高均值矮了近5厘米。此外,小磊平时胃口也不太好,平时上学因为学习压力大,晚上作业做得比较晚,晚上睡眠也不太好。
刚放暑假,妈妈就带着他来找阮仙利主任医师。阮仙利仔细查看小磊的舌苔、脉象,结合相关检查,发现孩子的生长激素处于正常值,只是生长速度缓慢。
(资料图片)
因此根据小磊情况开具了中药方,建议他每天服用。同时还为他“量身定制”了一份暑期计划表,安排好每天的作息时间、饮食、运动,晚上早睡不熬夜。一个月下来,小磊的身高长到133厘米。
通常来说,这个年纪的男孩一般一个月长高0.5厘米是普遍情况。但是小磊在中药治疗结合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,一个月就长了2厘米!
“我们也觉得很意外!”小磊妈妈喜出望外,她打算8月再继续让儿子吃中药,能让个头再蹿一蹿。
暑假是孩子长个的关键期
中药调理助力孩子暑假长高
暑假里,阮仙利主任医师的门诊里,来看长高、性早熟的孩子特别多,门诊外经常排着一溜家长。有不少家长远从江西、安徽、湖南等地特地赶来杭州找他。
“不少外地来的患儿都是身边有亲戚朋友在我这里就诊过,之前有一位安徽的家长,孩子吃了一段时间中药后,效果比较明显,一个月长高了1.7厘米。回去以后,他们又推荐给身边的亲友。于是几家人包了一辆面包车,组团来杭州找我看诊。就这样一传十、十传百,外地来的患儿越来越多,暑假里扎堆来就诊。”
阮仙利介绍,门诊中,不少矮小患儿舌苔黄厚,脾胃功能差,吃东西不消化,营养跟不上,晚上睡眠不好等,这些都是影响长高的因素。脾为后天之本,只有脾胃受纳运行正常,才能为肾主骨生髓输送物质。通过中药进行整体调理,起到健脾胃、促睡眠、调情致的作用,保证孩子骨骼的生长,达到长高之目的。
有不少家长认为春季是孩子长高的“黄金期”,实际上,暑假也是孩子长高的“黄金期”。因为暑假里相对会放松一点,孩子的学业没有那么紧张,可以根据自身情况,有规律的调整作息时间和学习节奏,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运动锻炼。
因此在门诊中,除了中药调理,阮仙利还会根据孩子的个体情况,为他们定制一张“暑期计划表”,合理规划每天的作息、运动、饮食。
8岁女孩胸部早发育
服用7剂中药“突起”消失了
暑假里,门诊中性早熟的孩子也不在少数。夏晓青副主任医师就在门诊中遇到一个8岁女孩,妈妈给她洗澡时,看到她胸部有些突起,稍用力按一按,孩子就喊疼。
女孩才上二年级,为何这么早发育?夏医生询问她的病史、生活习惯后找到线索:女孩素有哮喘,1个月前,为了调理体质,吃了好些胎盘、鹿角片。这都是温阳性中药,最易使人阳气亢盛化火。
女孩妈妈说:她近期手足心发热、盗汗、大便干结、口臭等症状,并排除了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后,医生认为,其性早熟的发生,是肾阴阳不平衡所致。同时,人体的肝经循行双乳乳房胀痛,与肝失疏泄、肝气郁结不无相关。
既是阴虚火旺、肝气郁结,治疗则宜滋阴降火、疏肝散结。临床上,常用知母、黄柏、熟地黄、龟板等药材。女孩服用7剂中药后,乳房明显缩小,疼痛缓解。再服用7天,乳房里的乳核也消失了。
夏晓青介绍,性早熟是儿科内分泌系统常见的发育异常,指女童在8岁前,男童在9岁前呈现第二性征发育的异常性疾病。经过中医们代代相传的经验,按性早熟的常见症状,患儿可以分为三种证型:肾虚火旺证、肝经郁热证和痰湿阻滞证。性早熟患儿,以肾虚火旺证最为多见。而肾虚火旺证的患儿,不少兼并有肝经郁热。
孩子出现了第二性征,一定要及时问诊、寻求干预。家长的讳疾忌医很有可能会耽误了最佳诊治时间,导致孩子成年后个子矮小。一旦孩子的骨骼提前闭合,就是不可逆了。
要延缓孩子性早熟发展进程,爸爸妈妈和孩子都要配合。当下性早熟的孩子,最主要问题有两个——长高、减肥,也就是说,最好做到既能推迟发育,又不影响正常的长高,还能把身上的“肉肉”减掉。
中医治疗儿童疾病的特色,首选是中医调理,效果快,没有副作用,家长、孩子都容易接受。此外,推拿、针灸等中医临床诊疗手段也可配合帮助减肥。
阮仙利 主任医师
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儿科主任,浙江省儿科学学会委员、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学分会常委、浙江省数理医学会儿科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常委、浙江省医师协会儿科学分会委员、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专业委员、罕见病专业委员。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;性早熟、矮小症;心律失常;危重、疑难疾病的诊治有较深造诣,特别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生长发育具有专长。
夏晓青 副主任医师
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儿童性早熟、生长发育迟缓以及过敏性鼻炎、哮喘、慢性鼻窦炎、腺样体肥大等疾病。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,浙江省儿童内分泌协会、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过敏性疾病学组、杭州市中西医学会儿科学组委员,杭州市医学会儿科内分泌代谢学会、杭州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委员。
记者 俞茜茜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