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 关闭
按照清代官制,总督的品级定义为“正二品加从一品衔”,意思是享受从一品的待遇,与实际的从一品尚有一点点差距。
(相关资料图)
关于总督加衔和品级的问题需要说明一下,清初时期各省总督的加衔并不规范,有的加尚书衔,有的加侍郎衔,还有的不加衔。雍正以前,六部尚书的品级沿袭明制皆为正二品,总督即使加了尚书衔,品级也是正二品。
雍正即位后更定官制,六部尚书由原先的正二品提升为从一品,侍郎提升为正二品。同时规定,总督授加尚书衔,则例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;其不加尚书衔者,俱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。
一直到嘉庆年间,总督的品级实际上都是不固定的,有二品顶戴者,也有头品顶戴者。然而总督权责重大,从乾隆时期开始,总督加兵部尚书、右都御史衔成为常例,仅有个别总督例外。
原则上来讲,尚书的原品是从一品,比加衔的总督略高。但是清代的六部权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,皇帝对总督甚至是巡抚的任命更为慎重,就像《清史稿》作者在此表的开头语中所说:“清制:疆帅之重,几埒宰辅。选材特慎,部院莫拟。”
正是由于总督权责重大,所以在皇帝眼中,总督的地位甚至比尚书还要高上一头,这一点在仕途晋陞上也有充分的体现。
按照正常程序,各省总督如果被调任京师,如果是平行调动则担任各部尚书,需要注意的是,总督调任尚书往往不会在吏部和礼部任职,最多的是户部、刑部、兵部,因为总督的专业与钱粮、刑名、军政较为对口。
总督调任尚书称为“平调”而且多多少少还有点明升暗降的意思,皇帝真要重用提拔某位总督,就会将其提升为协办大学士或一步到位晋大学士,像雍正朝的云贵总督鄂尔泰,一到京师就被委以大学士、军机大臣一职。
另一方面,皇帝信任某一位总督但又不想将其调至京师,那么就会在头衔上给与“高配”,即加协办大学士或大学士头衔,这一类“大学士总督”清代并不少见。
如果说总督调任尚书是平调的话,那么尚书调任总督则属于简拔。以直隶总督为例,雍正以前直隶省的最高长官变动很大,有时设总督有时设巡抚,没有形成定制。
清初时期,不管是直隶总督还是直隶巡抚,一般都是由在京各部院大臣兼任,尚书到直隶任职乃家常便饭,但任期普遍都不长。到了雍正二年以后,直隶总督一职才形成定制,与各省总督同。
X 关闭